外观:气场不输百万级,但细节更年轻
第一次见到领克900实车时,说实话确实有点被它的体量震住了。5240mm的车长,配上那种方方正正的轮廓,远看还真有点揽胜的既视感。不过走近了就会发现,领克的设计团队还是藏了不少小心思——比如车头那条能玩“灯语”的LED灯带,解锁时会有流水效果,晚上开出去辨识度直接拉满。

对了突然想起,这车的尾门居然用了“天地门”设计(上下分段式开启),这种在国产SUV里绝对算稀罕物。下半截能放下来当个临时座椅,露营时坐着钓个鱼啥的,你懂的,主打就是个实用主义。
座舱:这次把“移动客厅”玩明白了
拉开车门才明白什么叫“堆料狂魔”。前排那块30英寸6K一体屏简直像把IMAX影院搬进了驾驶舱,配合高通骁龙8295芯片,滑动菜单时的跟手程度比我手机还流畅。音响更夸张,全系23个哈曼卡顿扬声器起步,选装包能加到31个——这么说吧,试驾时放了首《加州旅馆》,鼓点落下的瞬间真的能感觉到声浪在腰椎上震动。

重点要说第二排。Ultra版本带座椅旋转功能,把靠背调成面向第三排的模式后,中间过道宽度居然能塞下个小茶几。配合头顶那块和前屏同规格的吸顶屏,全家出行时后排孩子看动画片、大人面对面聊天,还真有点MPV的味道。最意外的是第三排:座椅加热+按摩这种越级配置就不提了,每个座位居然都配了独立杯架和Type-C口,这待遇放在百万级豪车里都算稀罕。
动态表现:5米长的车也能“劈弯”?
起初我对这种体量的SUV操控没抱期待,但2.0T插混顶配版实在颠覆认知。三电机四驱系统爆发的650kW综合功率,4.3秒破百的加速能力,红绿灯起步时甚至有点性能车的眩晕感。更绝的是后轮主动转向系统——掉头半径比某些紧凑型轿车还小,地下车库一把方向就能揉进去,完全不像个车长超5米的大家伙。

底盘方面双腔空悬绝对是灵魂配置。过减速带时“噗嗤”一声就碾过去了,遇到长波路面则像踩在云朵上。最黑科技的是那个预瞄式魔毯悬挂,通过双目摄像头提前扫描路面,碾过井盖前减震器就已经调整好阻尼,车身几乎没什么起伏。话说回来,这种细腻的滤震表现,可能只有开过传统豪华品牌的人才能体会出价值。
智驾短板:够用,但不算顶尖
必须承认,领克900的辅助驾驶放在传统车企里算第一梯队。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的算力,处理高速领航绰绰有余,自动变道动作也比多数合资车果断。但横向对比就尴尬了——同价位的问界M8已经能做到无图城市NCA,而领克900还在依赖高精地图。对于科技发烧友来说,这个差距可能直接左右购买决策。

家用场景的终极答案?
带孩子试驾时发现个暖心细节:B柱上的空调出风口永远避开直吹,温度调到24℃时第三排也能快速凉快下来。这种对全家出行的周全考虑,可能才是它和“伪六座”SUV的本质区别。当然,30万价位注定要面对理想L8这样的劲敌——后者冰箱彩电大沙发的组合拳确实诱人,但领克900在驾驶质感和机械素质上的优势,或许能打动那些“既要又要”的家庭用户。

最后唠叨句价格策略。28.99万起的实际入手价,比预想的低了小几万,看来领克这次是铁了心要走量。不过对于观望中的消费者,建议等等终端优惠——参照领克09的降价史,半年后说不定会有惊喜。